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大纲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21001
课程类别:通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学    分:3学分  
总 学 时:48  其中:讲授学时 32  实践学时16
先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
后续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 和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主要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结合案例视频教学和小组讨论。
选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越第7版。
必读书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选读书目:
1.罗国杰主编:《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2.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法学基础理论(法学专业通用教材均可)
4.中国法制史(法学专业通用教材均可)
5.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学专业通用教材均可)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

实践

1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2


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4


3

第二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4


4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4


5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4


6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4


7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4


8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2


9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4


10


32

16(另行安排)

  1. 教学要求:

绪论 适应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绪论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自觉培养优良学风;了解和懂得在人生新阶段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自觉为实现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树立崭新形象而不懈奋斗;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并努力践行,从而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基础;认识课程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二、更新学习理念  
三、确立成才目标  
第二节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大学生活;2.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难点:弄清几个相近的核心概念:思想道德和思想道德素质;法律和法律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懂得通过实践、艰苦奋斗是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社会的关系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教学要求:1.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2.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的理想信念
重点难点:大学生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4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精神,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创新的实践者。  
教学内容:

  1.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2.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4.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
一、改革创新及其主要体现
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2.理解以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3.认识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4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观、人生观的含义及其两者关系;明确科学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评价标准及实现条件;学会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以科学的人生观为指导,科学对待人生境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要求:1.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3.正确认识人生环境。  
重点难点: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4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引导大学生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主要功能、社会作用和历史发展;认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及其核心、原则,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教学要求:1.了解道德起源于本质;2.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锤炼高尚品格,为应对和解决走向社会、立业成家等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第三节 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三、弘扬家庭美德  
第四节 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教学要求:1.了解公共生活及其特点;2.正确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3正确认识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4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好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教学要求:1.理解法律的含义、本质与特征;2.理解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3.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和内容
重点难点:1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培养途径3.理解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培养途径

  1.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关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基本知识和规定,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觉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教学内容:

  1.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2. 法律权利

  3. 法律义务

  4.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5.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6. 政治权利与义务

  7. 人身权利与义务

  8. 财产权利与义务

  9.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10.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11.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12. 依法行使权利

  13. 依法救济权利

  14. 尊重他人权利

  15. 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和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2.了解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重点难点: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讲授学时的考核方式是考试(实践学时的考核办法另行制定);成绩评定方式: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上课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30%)=总成绩。


执笔人:魏吉华


打印  收藏

  • 上一篇:实践教学大纲